第五章 女校男老师(4)
推荐阅读:都市狂龙医仙、美漫地狱之主、执掌五雷行两界、艾泽拉斯圣光黎明、割鹿记、六年后,我携四个幼崽炸翻前夫家、苟在修仙界的远古巨熊、孟南絮周寒之、捉奸当天,豪门继承人拉我去领证、练气千年,方知是封神!、
“玩,就是我们今天课程的主旨。”
除了最初的两名女孩子之外,新来的这位化学老师再也没有打断过其他人的发言,而是静静听完另外五名女生的自我介绍后,开始了今天的课程。不过他的第一句话,还是充分调动起了女孩子们的积极性。
“玩什么呢?一样你们女孩子非常喜欢的东西。这样东西很多食物里都有,今天中午你们吃的菜里会有,巧克力里会有,泡芙里会有,果冻里会有,蜜饯里会有,当然,还有你们最喜欢吃的冰淇淋里也会有。能猜得到这是什么吗?”
“奶油、牛奶、面粉、巧克力、可可、盐、东洋鱼……”
七个女孩子倒给出了十几种答案,最后,正确答案终于被了出来。
“没错,糖,今天我们要玩的就是砂糖!”
他走到黑板前。很快William Cowie这个名字被擦去了,黑板顶端正中的位置出现了“Sugar”这个词。
接着他走到黑板的最左侧,在最上方写下了“212~225℉ 60%—70%”的字样,然后又向右挪动了一步写下“230℉ 85%”。一边写着板书,他一边道:
“作为甜味的来源,除了甜之外,糖还有其他重要作用。它具有良好的亲水性,在制作糕点的过程中使用它,能增加柔软度,在塑形的同时使得成品有着良好的口感与风味;在制作发酵类成品的时候,能为酵母提供能量;制作冰激凌的时候,有助于降低凝固点;在食品的保存中,还能起到防止腐败、延长食物存放时间的作用。”
顷刻间,黑板上“Sugar”之下,多出六列字来,从左到右分别是:“212~225℉ 60%—70%”、“230℉ 85%”、“237~266℉ 87%—98%”、“275~302℉ 99%—100%”、“311~329℉”、“356℉”。
他侧过身,回头对着女孩子们道:“除了上述这些作用之外,砂糖还有一种奇妙的特性,能在不同的温度和浓度下变换成不同形态。砂糖融于水加热成为糖浆,继续加热后随着水分的蒸发,糖浆的浓度也会逐渐增高,同时其沸点也会产生相应变化——”
到这里,他顿了顿,问道:“蒸发、沸点这些术语应该在七年级的格物质学里教过,我想我的这些词应该难不倒大家,对吗?”
女孩子们纷纷点头。
“那我就继续讲,有不懂的可以随时提问。”看到女生们点头,他继续讲了下去,“依其加热温度、浓度的不同,若是粗略划分,温度从华氏212度到356度,浓度从60%到百分之百,砂糖一共会有六种形态。”着他后退了两步,来到黑板的最左侧,指着第一列数字道:“华氏212度到225度,浓度在60%到70%之间,此时是糖的第一种形态,可以称为层状糖浆。什么是层状糖浆呢?就是在冷却后如果用勺子粘上糖浆,勺子表面会形成薄薄一层糖膜。”
此时有几个女孩子拿出纸笔来准备记录,可是椅子前面并没有课桌,一时间有些踟蹰起来。
黑板前的声音停顿了一下,似乎注意到了身后发生的状况。
“大家没必要记笔记,所有的讲课内容以经油印成了讲义,就在后面那张桌子上,过会正式做实验的时候再发给大家。”
众人回头去看,果然发现最后一张八仙桌比其他桌子多了一叠纸出来。
“我一直认为听人讲课是有故事性的,但是记到纸张上以后就成为知识性的了,”黑板前的声音继续道,“而死记硬背的学习知识,远没有从故事中吸取知识来得效率高。之所以不把讲义提前发给大家,就是为了让大家能够心无旁骛的沉浸在听讲的过程中。等一下大家会发现,一边读着讲义一边努力回想我所讲的内容,是可以帮助记忆以及增进理解的。”
“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化学课的主旨就是玩。我认为与其选择那些只有目的性,没有趣味性的实验课题,还不如在好玩的同时,又能收获到知识。譬如今天,我们玩的单单是砂糖吗?不是,我们玩的是温度和浓度,对于所有化学反应来,它们都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最为关键的要素。”
“好了,让我们言归正传。”他朝前一步来到第二列数字旁,“第二种形态是丝状糖浆,当我们把糖浆继续加热至华氏230度,此时糖浆浓度为85%,这时候用手指粘一点糖浆,可以拉出约一英寸半长的糖丝来。”
“丝状糖浆适合做什么呢?大家喜欢吃的蜜饯、果冻,用的其实就是丝状糖浆。”
“第三种形态,我把它称为球状糖浆。”他来到第三列数字前,“但这种形态,又分三种状态。”
他拿起粉笔,在第三列数字下方,添加了新的三项“237~243℉ 87%—95%”、“244~248℉ 96%—97%”、“249~266℉ 98%”。
“第一种状态,软性球状态。”他指着新加的第一项道,“华氏237度至243度,浓度为87%到95%之间,此时,沾一点沸腾的糖浆放入冰水之中,会形成柔软的球珠状。大家到时候可以捏一下,会发现它很软,但也很容易变形。”
“第二种状态,弹性球状态。华氏244度至248度,此时浓度为96%到97%。与软性球相比,虽然球珠仍是柔软的,但却有了弹性,可以放在手指间揉搓、转动也不会变形。”
“第三种状态,刚性球状态。华氏249度至266度,浓度为98%。此时的球珠已变成坚硬且不变形的状态。”
“球状糖浆有什么用呢?我举三个例子,首先,软性球,泡芙外面裹着的糖皮;其次,弹性球,马卡龙的杏仁馅;最后,刚性球,太妃糖。”
“有这么好吃吗?都看到有人在咽口水了,我记得你们是刚刚吃过午餐的。”
女孩子们吃吃的笑起来了。
“糖浆继续加热到华氏275度的时候,浓度已经达到99%了,此时的糖浆进入了破碎状态。”
他走到第四列,用粉笔在下面添加了“275~284℉ 99%”和“293~302℉ 100%”两项。
“华氏275度到284度,软碎状态,此时将沸腾的糖浆倒入冰水中,形成的已不是圆球状而是不规则形状的软脆片,入口会粘牙。这种糖浆是制做软质牛轧糖的原料。”
“华氏293度到302度,硬碎状态,此时糖液浓度100%,放入冰水中形成的不规则脆片变硬,不再粘牙。这种糖浆能够用来做硬质牛轧糖以及硬质焦糖。”
他在第五列下面,又添加了三个新的项311℉、320℉、329℉。
“华氏311度时,糖浆进入焦糖状态。此时糖浆呈淡黄色,称为淡黄色类焦糖状态。”
“若是再继续加热至华氏320度时,糖浆将呈现一种近似于稻草般的金色,称之为金色类焦糖状态。”
“最后,当温度达到华氏329度时,糖浆已溶融至黄褐色,此时为褐色类焦糖状态。”
“焦糖能拿来做什么呢?大家有没有吃过福利百货的奶油蛋糕?上面是不是点缀着用糖做的天鹅、花朵之类的?”
女孩子们全都点起头来。
“这些就是用淡黄色类焦糖拉制、吹制出来的。至于褐色类焦糖,比较坚韧可以用擀面杖擀制成各种形状,而金色类焦糖粘度大,可以当做点心之间的黏合剂。”
“好了,下面是最后一项深褐焦糖状态,“他走到第六列前,”此时温度在华氏356度以上,糖浆已完全焦化,颜色变浓。这种状态的糖浆,其实大家是经常吃到的,布丁底上的那一层深咖啡色的东西其实就是深褐焦糖。”
“今天这堂化学课的理论部分就讲到这里,大家有什么疑问没有?”他重新走回到讲台前。
“有!第一种形态有什么用?”
“是的,层状糖浆派什么用场?”
好几个女孩子叫了起来。
“看来大家听的都很认真嘛,我特地漏掉没讲,是因为害怕把你们的馋虫给钩出来——”
“当当”下课钟声非常不合时宜的响了起来,女孩子们正在诧异这节课怎么过得这般快,只见讲台前这位先生狡黠的一笑道:“好快,已经到下课时间了,反正下一堂还是我的课,我们就等到下一节再吧。”
女孩子们各个都摇头不依。
“好吧,看大家意犹未尽的样子,要不我们就不休息了,直接开始做实验?”
“好的,不过先告诉我们层状糖浆是做什么用的。”女孩子们喊了起来。
“层状糖浆适合于制作水果软糖、夹心巧克力与果酱。怎么样?合不合大家的口味?”
“合的!”女孩子们异口同声的笑道。
“好吧,那么下面我先把实验的步骤简单一下,然后大家稍微休息一会,我们直接开始做实验。”
“实验其实非常简单,只要掌控好温度就行了,整个过程实际上是糖浆里水份不断蒸发的过程,随着糖浆的浓度逐渐增高,其沸点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,达到某个温度,就意味着达到了某个浓度。所以只要控制好温度就行了。”
“好了,就先到这里,感到累的,可以出去透透气,有需要解决问题的,赶快去解决问题,其他想立刻实验的,可以动起手来了。”
除了最初的两名女孩子之外,新来的这位化学老师再也没有打断过其他人的发言,而是静静听完另外五名女生的自我介绍后,开始了今天的课程。不过他的第一句话,还是充分调动起了女孩子们的积极性。
“玩什么呢?一样你们女孩子非常喜欢的东西。这样东西很多食物里都有,今天中午你们吃的菜里会有,巧克力里会有,泡芙里会有,果冻里会有,蜜饯里会有,当然,还有你们最喜欢吃的冰淇淋里也会有。能猜得到这是什么吗?”
“奶油、牛奶、面粉、巧克力、可可、盐、东洋鱼……”
七个女孩子倒给出了十几种答案,最后,正确答案终于被了出来。
“没错,糖,今天我们要玩的就是砂糖!”
他走到黑板前。很快William Cowie这个名字被擦去了,黑板顶端正中的位置出现了“Sugar”这个词。
接着他走到黑板的最左侧,在最上方写下了“212~225℉ 60%—70%”的字样,然后又向右挪动了一步写下“230℉ 85%”。一边写着板书,他一边道:
“作为甜味的来源,除了甜之外,糖还有其他重要作用。它具有良好的亲水性,在制作糕点的过程中使用它,能增加柔软度,在塑形的同时使得成品有着良好的口感与风味;在制作发酵类成品的时候,能为酵母提供能量;制作冰激凌的时候,有助于降低凝固点;在食品的保存中,还能起到防止腐败、延长食物存放时间的作用。”
顷刻间,黑板上“Sugar”之下,多出六列字来,从左到右分别是:“212~225℉ 60%—70%”、“230℉ 85%”、“237~266℉ 87%—98%”、“275~302℉ 99%—100%”、“311~329℉”、“356℉”。
他侧过身,回头对着女孩子们道:“除了上述这些作用之外,砂糖还有一种奇妙的特性,能在不同的温度和浓度下变换成不同形态。砂糖融于水加热成为糖浆,继续加热后随着水分的蒸发,糖浆的浓度也会逐渐增高,同时其沸点也会产生相应变化——”
到这里,他顿了顿,问道:“蒸发、沸点这些术语应该在七年级的格物质学里教过,我想我的这些词应该难不倒大家,对吗?”
女孩子们纷纷点头。
“那我就继续讲,有不懂的可以随时提问。”看到女生们点头,他继续讲了下去,“依其加热温度、浓度的不同,若是粗略划分,温度从华氏212度到356度,浓度从60%到百分之百,砂糖一共会有六种形态。”着他后退了两步,来到黑板的最左侧,指着第一列数字道:“华氏212度到225度,浓度在60%到70%之间,此时是糖的第一种形态,可以称为层状糖浆。什么是层状糖浆呢?就是在冷却后如果用勺子粘上糖浆,勺子表面会形成薄薄一层糖膜。”
此时有几个女孩子拿出纸笔来准备记录,可是椅子前面并没有课桌,一时间有些踟蹰起来。
黑板前的声音停顿了一下,似乎注意到了身后发生的状况。
“大家没必要记笔记,所有的讲课内容以经油印成了讲义,就在后面那张桌子上,过会正式做实验的时候再发给大家。”
众人回头去看,果然发现最后一张八仙桌比其他桌子多了一叠纸出来。
“我一直认为听人讲课是有故事性的,但是记到纸张上以后就成为知识性的了,”黑板前的声音继续道,“而死记硬背的学习知识,远没有从故事中吸取知识来得效率高。之所以不把讲义提前发给大家,就是为了让大家能够心无旁骛的沉浸在听讲的过程中。等一下大家会发现,一边读着讲义一边努力回想我所讲的内容,是可以帮助记忆以及增进理解的。”
“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化学课的主旨就是玩。我认为与其选择那些只有目的性,没有趣味性的实验课题,还不如在好玩的同时,又能收获到知识。譬如今天,我们玩的单单是砂糖吗?不是,我们玩的是温度和浓度,对于所有化学反应来,它们都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最为关键的要素。”
“好了,让我们言归正传。”他朝前一步来到第二列数字旁,“第二种形态是丝状糖浆,当我们把糖浆继续加热至华氏230度,此时糖浆浓度为85%,这时候用手指粘一点糖浆,可以拉出约一英寸半长的糖丝来。”
“丝状糖浆适合做什么呢?大家喜欢吃的蜜饯、果冻,用的其实就是丝状糖浆。”
“第三种形态,我把它称为球状糖浆。”他来到第三列数字前,“但这种形态,又分三种状态。”
他拿起粉笔,在第三列数字下方,添加了新的三项“237~243℉ 87%—95%”、“244~248℉ 96%—97%”、“249~266℉ 98%”。
“第一种状态,软性球状态。”他指着新加的第一项道,“华氏237度至243度,浓度为87%到95%之间,此时,沾一点沸腾的糖浆放入冰水之中,会形成柔软的球珠状。大家到时候可以捏一下,会发现它很软,但也很容易变形。”
“第二种状态,弹性球状态。华氏244度至248度,此时浓度为96%到97%。与软性球相比,虽然球珠仍是柔软的,但却有了弹性,可以放在手指间揉搓、转动也不会变形。”
“第三种状态,刚性球状态。华氏249度至266度,浓度为98%。此时的球珠已变成坚硬且不变形的状态。”
“球状糖浆有什么用呢?我举三个例子,首先,软性球,泡芙外面裹着的糖皮;其次,弹性球,马卡龙的杏仁馅;最后,刚性球,太妃糖。”
“有这么好吃吗?都看到有人在咽口水了,我记得你们是刚刚吃过午餐的。”
女孩子们吃吃的笑起来了。
“糖浆继续加热到华氏275度的时候,浓度已经达到99%了,此时的糖浆进入了破碎状态。”
他走到第四列,用粉笔在下面添加了“275~284℉ 99%”和“293~302℉ 100%”两项。
“华氏275度到284度,软碎状态,此时将沸腾的糖浆倒入冰水中,形成的已不是圆球状而是不规则形状的软脆片,入口会粘牙。这种糖浆是制做软质牛轧糖的原料。”
“华氏293度到302度,硬碎状态,此时糖液浓度100%,放入冰水中形成的不规则脆片变硬,不再粘牙。这种糖浆能够用来做硬质牛轧糖以及硬质焦糖。”
他在第五列下面,又添加了三个新的项311℉、320℉、329℉。
“华氏311度时,糖浆进入焦糖状态。此时糖浆呈淡黄色,称为淡黄色类焦糖状态。”
“若是再继续加热至华氏320度时,糖浆将呈现一种近似于稻草般的金色,称之为金色类焦糖状态。”
“最后,当温度达到华氏329度时,糖浆已溶融至黄褐色,此时为褐色类焦糖状态。”
“焦糖能拿来做什么呢?大家有没有吃过福利百货的奶油蛋糕?上面是不是点缀着用糖做的天鹅、花朵之类的?”
女孩子们全都点起头来。
“这些就是用淡黄色类焦糖拉制、吹制出来的。至于褐色类焦糖,比较坚韧可以用擀面杖擀制成各种形状,而金色类焦糖粘度大,可以当做点心之间的黏合剂。”
“好了,下面是最后一项深褐焦糖状态,“他走到第六列前,”此时温度在华氏356度以上,糖浆已完全焦化,颜色变浓。这种状态的糖浆,其实大家是经常吃到的,布丁底上的那一层深咖啡色的东西其实就是深褐焦糖。”
“今天这堂化学课的理论部分就讲到这里,大家有什么疑问没有?”他重新走回到讲台前。
“有!第一种形态有什么用?”
“是的,层状糖浆派什么用场?”
好几个女孩子叫了起来。
“看来大家听的都很认真嘛,我特地漏掉没讲,是因为害怕把你们的馋虫给钩出来——”
“当当”下课钟声非常不合时宜的响了起来,女孩子们正在诧异这节课怎么过得这般快,只见讲台前这位先生狡黠的一笑道:“好快,已经到下课时间了,反正下一堂还是我的课,我们就等到下一节再吧。”
女孩子们各个都摇头不依。
“好吧,看大家意犹未尽的样子,要不我们就不休息了,直接开始做实验?”
“好的,不过先告诉我们层状糖浆是做什么用的。”女孩子们喊了起来。
“层状糖浆适合于制作水果软糖、夹心巧克力与果酱。怎么样?合不合大家的口味?”
“合的!”女孩子们异口同声的笑道。
“好吧,那么下面我先把实验的步骤简单一下,然后大家稍微休息一会,我们直接开始做实验。”
“实验其实非常简单,只要掌控好温度就行了,整个过程实际上是糖浆里水份不断蒸发的过程,随着糖浆的浓度逐渐增高,其沸点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,达到某个温度,就意味着达到了某个浓度。所以只要控制好温度就行了。”
“好了,就先到这里,感到累的,可以出去透透气,有需要解决问题的,赶快去解决问题,其他想立刻实验的,可以动起手来了。”
本文网址:https://www.vh98.com/xs/1/1685/805426.html,手机用户请浏览:https://www.vh98.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。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章节错误?点此举报